“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這是對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金海村脫貧致富的最好詮釋。
2016年,金海村索改橋完成,目前已發展精品水果觀光采摘園60多畝、水果觀光采摘園提質改造440畝、農家樂、標準化游泳池及配套設施500多平方米,村內青壯勞力不再外出務工,守著自家的“金窩子”,過上了幸福小康,特別是金海村的黃桃、李子等遠銷四川、上海、浙江等地,村集體每年純收入12萬元以上。同時,已建成的農家樂、游泳池、垂釣園、桃花園、金龜道觀等,成了周邊縣城及周邊市民周末出行、游玩的最佳選擇地。
索改橋前,金海村抱著金碗要飯吃
據了解,大關縣翠華鎮金海村,背靠筆架山,與縣城隔河相望。東以關河為界,南與黃連河村相連,西與興隆村接壤,北與金坪村毗鄰。全村9個村民小組286戶1177人,有勞動力676人。村內旅游資源、文化底蘊深厚,村內在全縣比較有名的風景有筆架朝暉、龜山煙樹、金龜馱紅塔以及大關境內唯一道觀國學文化。
雖然金海村位于縣城對面,直線距離并不遠,但由于進城通過“溜索橋”,每次需要40多分鐘;而索改橋后,小河溝橋將金海村與縣城連為一體,可謂“縮短了距離、減少了時間”,徹底解決了金海村村民的出行難和出行安全問題,現在僅需10分鐘就可以到達縣城。2016年,金海村成為大關縣第一個脫貧出列的村莊,小河溝橋的竣工通車,徹底改變了金海村的命運,也讓村民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索改橋后,村民找到了借路生財的“門道”
“溜索改橋”小河溝橋項目的竣工通車,不僅為金海村解決了出行難的問題,更讓村民看到了借“路”生財的機遇。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金海村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桃子、草莓、李子、枇杷、辣椒、黃瓜、南瓜等1千多畝,金海村成為大關縣百里水果長廊的始發地;村里的集體公司修建了游泳池,辦起了垂釣園和農家樂,利用山泉水養魚,每年盈利5萬余元,為進一步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深度結合,按照“以林果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經濟”的發展思路,圍繞“生態、休閑、觀光、度假、游泳、采摘”發展觀光園。采摘觀光園建在原荷花池和農家樂旁邊60畝高標準農田處,可垂釣、餐飲、采摘、觀光、游泳。近幾年金龜山桃花節每年帶來游客6萬余人,游客到金海村春季賞花、夏秋采果、冬季觀景,真正打造出了黃連河景區的后花園花果山,大大提升了群眾收入。
據了解,金海村種植黃桃采取“黨建引領支部+合作社+集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每畝村集體公司發放40株黃桃苗給農戶,農戶在3年后掛果按每畝交10斤優質黃桃為集體公司收益,通過提質增效后,預計到2024年底,平均畝產值可達8000元。
展望未來,金海村民的夢想展翅飛翔
目前金海村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電話訂購和到果園地采摘。唐先剛說,今后他們將以“合作社+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做好品控營銷,打造“一村一品”,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對全村黃桃、草莓、李子,觀光農旅的發展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為金海村的產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開局引領的作用,同時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有利于鄉村治理,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提高黃桃、草莓產業經濟效益與品牌效益。
目前“金色金海”產業、旅游業輪廓逐漸顯現,加之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全村正朝著鄉村振興目標大踏步前行,現在的金海村,鳥語花香,欣欣向榮,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全村老百姓正鉚足干勁,乘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東風,闊步建設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