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鋪下的是路,連接的是黨群心,帶來的是致富經,奔向的是振興夢。
在撕掉貧困標簽、書寫發展奇跡的過程中,西雙版納州交通運輸部門充分發揮“先行官”作用,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與交通強國建設同步謀劃、一體推進,打出了一套交通運輸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組合拳”,打通農村發展“最后一公里”。
農村公路是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提供服務最普遍、公益性最強的交通基礎設施,是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的領域之一。如今,以“四好農村路”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從根本上改變了西雙版納州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近十年來,西雙版納州共新改建農村公路2300公里,實施安防生命防護工程3253公里,危橋改造項目87座。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從77%提升至92%,鄉鎮通三級公路占比從58%提升至86%。惠及近 2920個村寨75.1萬農村人口,新增218個建制村通客運,廣大農民群眾正享受到“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便利,一條條農村公路把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扶貧開發緊密連接,大大激發了農村活力,新村、新貌、新氣象,極大地拉動了廣大農村地區茶產業、橡膠產業、熱帶水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廣大農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農村公路已經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以“建好”為基礎,打造“公路+產業”的示范路
道路通,百業興。“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鄉,承載了人流、物流,帶動了信息流、資金流,促進了知識的傳播、文化的交流、風俗的改進,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對黨鞏固執政基礎,團結帶領億萬農民群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推動“‘四好農村路’+產業融合”,帶動就業成果共享。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建設“四好農村路”突出成效就是走出“‘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聯動發展的路子。建設“四好農村路”除了向上級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還大力支持和鼓勵多方面籌集資金,培育引導社會各級力量共同加入“四好農村路”建設。
景洪市橄欖壩環壩路穿越31個寨子,公路建好后,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當地盛產香蕉、火龍果、菠蘿等熱帶水果,經銷商直接上門收購,美麗的村寨、通暢美麗的道路讓生態農莊、農家樂落子在這里,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人們越來越喜歡來這里周末游,當地產業的發展讓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景洪市菜陽河至勐寬公路,道路建成后路域環境優美,路肩兩側種植黃花風鈴木和鳳凰木,將熱帶雨林、鄉土風情、人文景觀和農村公路有機融為一體。車行其中,如同穿梭林間,清新舒適。同時也助推了沿線村寨經濟作物的銷售,村民種植的生態農產品得以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收益更加可觀。圍繞助推鄉村振興,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最大程度地將熱帶雨林、鄉土風情、人文景觀和農村公路融為一體,譜寫民族與自然和諧發展新篇章。便捷的交通加速了群眾的致富發展之路,家家住上了安居房,發展了特色產業,學生就學、民眾看病都有了保障;勐臘縣易武公路的修建從開通到通暢,公路越來越好,經銷商直接到易武收購古茶,隨著古茶價值的不斷提高,當地的茶農越來越受益,生活越來越富足;勐海縣修建了通往南糯山的茶園路,產業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當地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建設好農村公路,延伸了產業鏈,服務農村電商。郵政公司與商務部門合作完成了勐海、勐臘“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服務運營網絡,發揮郵政線下渠道優勢,整合西雙版納知名農特產品資源,通過全省郵政線上線下分銷渠道銷售本地農特產品。
修好一條路,帶活一大片。農村公路與國省干線公路、城市道路、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有效盤活了農村地區的資源,為廣大群眾鋪就了致富通道。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促進農村公路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成為各地拓展農村公路附加值的有力抓手。結合鄉村產業布局和特色村鎮建設,一大批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涌現,農村公路與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讓脫貧攻堅質量更高,讓鄉村振興動能更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長1.5公里的進村大道,連接著勐海縣打洛鎮龍利大橋,進村道路兩側種植著藍花楹、葉子花、旅人蕉、散尾葵等珍貴樹種,建設了以“設施美、綠化美、路域美”為標準的龍利村進村路。龍利村通過打造農村公路精品觀光帶,推動“特色經濟作物+庭院經濟”模式產業發展。據統計,近年來勐海縣打洛鎮龍利村共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62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4萬元,鄉村旅游已發展成產業鏈。
如今,全州農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州廣大農村群眾共享交通發展成果,也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管好”為抓手,構建治理高效的幸福路
結合西雙版納州實際情況,州政府出臺《西雙版納州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三縣市政府相繼出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改革實施細則,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納入績效考核,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主體責任,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進程。落實農村公路管養責任,明確管護工作目標。
一是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州、縣(市)、鄉(鎮)逐級簽訂《西雙版納州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目標責任書》,全面落實縣級政府地方公路管養主體責任,明確縣、鄉兩級農村公路管理權力和責任清單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
二是全面推行“路長制”工作,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規范化、常態化。結合當地發展,各縣市人民政府已制定“路長制”實施細則,“路長制”愛路護路內容納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建立了縣、鄉、村“路長制”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好各級路長作用,各級農村公路做到管養到位、見效。
以“護好”為保障,建設民族團結的連心路
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開展農村公路管養促好就業幫扶工作。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政策,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三農”工作上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全州新改建農村公路486公里,積極推動“四好農村路”就業增收工作,積極推廣有條件農村公路開展以工代賑,投工投勞工作,其中景洪市推進工作成效明顯。景洪市積極推廣農村公路建設以工代賑項目27個,項目累計投資9090.35萬元。吸納當地農村群眾投工投勞務工人數243人,其中農村脫貧人口124人。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人數243人,發放勞務報酬87.48萬元。全州共計拓展公益性護路員崗位448名和非公益性協管員崗位173名,配合開展公路日常巡查、日常保潔、應急巡查、小修保養等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為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提供崗位保障。
推進創新養護模式,實現群眾性養護與養護市場化相結合。不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景洪市、勐海縣積極創新縣道及部分重點鄉道開展管理養護市場化,主要采用專業養護企業和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實行社會養護外包。如景洪市鄉村道管理上各鄉鎮街道成立農村公路養護合作社,企業按季度承包實施養護工作;鄉鎮人民政府依托黨員先鋒隊、青年志愿者、民兵應急分隊、建檔立卡戶、巾幗婦女聯合組織開展經常性養護工作。如勐海縣鄉、村道日常養護主要為群眾性養護,由鄉鎮、村成立“養護小分隊”及傾向性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護路員”進行養護,村道承包到組、到戶。涉及小修保養等專業養護作業,由縣鄉級管理單位把關,組織專業隊伍進行作業施工,逐步推行農村公路養護專業化、常態化、制度化。
以“運營好”為目的,培育融合發展的振興路。
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生活,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好農村路”的發展成果讓農民群眾從“走得了”到“走得好”,讓農村物流從“運得出”到“運得暢”,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服務品質不斷改善,“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成為美好現實,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西雙版納交通運輸部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服務保障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動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讓農民群眾出行更加滿意,讓農村運輸更加便利,全州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83條,投入農村客運車輛586輛。全州建制村通郵達標率100%和快遞鄉鎮網絡覆蓋率均達到100%,共有郵政快遞品牌12個,經營主體21個,各類服務網點近417個,其中,郵政公司有298個村郵站、58個攬投站(部分與普服網點重合),民營快遞企業備案分支機構51個,末端網點236個。
聚焦出行“最后一公里”,筑牢鄉村振興根基促發展。修通一條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十年來,西雙版納州交通運輸局緊盯人民群眾出行和物資運輸短板問題,竭盡所能、全力以赴,農村公路新增硬化里程2300余公里、新增安防設施3253公里,累計投資28億元,實現了建制村到鄉鎮或縣城100%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危險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
新時代新征程,西雙版納州交通運輸部門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不斷完善政策法規,提高治理能力,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潛心謀劃好西雙版納“十五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進一步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在“建好”上更加注重提檔升級,在“管好”上更加注重規范有效,在“護好”上更加注重優質高效,在“運營好”上更加注重協同融合,加快形成廣覆蓋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村公路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奮力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農村公路西雙版納新篇章。